有些人打着有“社会关系”的旗号,收取高额请托费“招摇撞骗”。还有一些人抱着“拥有稳定工作”的想法,听信这些谎话,最后钱和工作两失去。近期,江西南昌高新区法院审理了一起“托关系”找工作的委托合同纠纷案,原告“打点费”的命运走向究竟如何?
基本案情
原告李某和被告张某系朋友关系。在某次交谈中,张某称能帮忙办理某公司正式编制工作。随后,李某便向张某转账30万元,委托其办理某公司正式编制工作。收到汇款后,张某向李某出具《收条》,并强调如未办好,全额退款。
后因工作并未办理成功,张某陆续退还李某16万元,但余下的14万却一直不予退还。期间张某曾出具一份《承诺》,承诺帮李某办理工作之款在2020年12月底前全部付清,但该承诺一直未兑现。
最终,原告李某将被告张某诉至高新区法院,请求被告张某退还剩余费用并支付利息以及诉讼费,共计15余万元。
法院审理
一审法院经审理认为,我国法律规定,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原、被告该行为严重违背了我国法律所确立的平等选拔用人制度,不受法律保护,故双方的承诺无效。李某主张张某向其退还费用14万元并支付利息,于法无据,本院不予支持。
综上,判决驳回原告李某的全部诉讼请求。
原告李某上诉
上诉理由如下:
一、李某要求张某返还 14 万元的依据是张某曾向李某出具的《承诺书》,是张某的单方承诺,张某有履行的义务。虽然李某与张某之间关于办理相关工作的约定不符合法律规定,属于无效行为。但张某承诺退还熊绍国的款项确实是其单方承诺,并不因为之前的行为无效而失效,张某有履行承诺的义务。
二、即使合同无效,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是返还款项,并不是收取款项一方就可以不退还收取的费用,张某也负有退还款项的义务。
二审法院经审理认为,李某给付钱款希望进入某公司解决正式编制工作,该涉案行为系违法请托行为,由此产生的纠纷并不是民事法律关系,李某企图通过不正当途径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行为本身助长了社会上的不正风气,扰乱了社会秩序,违反了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其行为目的和手段非法不应受到法律保护。
李某主张要求张某返还 14 万元的依据是李某出具的《承诺书》,本院认为,该《承诺书》出具的基础仍是基于不法原因给付的财物,一审法院认为该行为不受法律保护,双方承诺无效,不予支持李某要求张某向其退还费用 14 万元并支付利息的主张,并无不当,本院予以维持。李某的其他意见无事实和法律依据,本院不予采纳。
综上,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提醒
公民进行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扰乱社会公共秩序。对于事关自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应当及时、全面了解相关法规政策,不要轻信他人,对于“身边人”“熟人”也要心存防范、保持警惕,自觉抵制“托关系”“走后门”等不良社会风气,坚持通过正确的渠道,依法依规办理事情,合理合法实现自身诉求。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168元,整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Jmbao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