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

回望即将过去的2023年,“强信心”成为主旋律,“乘风破浪向前”成为开局之年中国经济的真实写照。开局之年,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调整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今起推出“破浪前行 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飞地经济”,即相互独立、经济发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区打破区划限制,将“飞出地”资金和项目放到行政上互不隶属的“飞入地”,从而实现互利共赢的发展模式。

烟台最早的“飞地”,是由烟台黄渤海新区与栖霞市采取“类飞地”模式合作共建的松山产业园。

11月底,黄渤海新区松山产业园迎来两周年。在举办的两周年系列活动上,两地合作共建成果集中展现:国丰泰达新材料产业园暨泰和泰和新材新能源汽车复合材料项目投用投产,松山产业拓展联动基地启动招商,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与烟台丛林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签署成果转化暨战略合作协议。

松山产业园,是两地互补、共进的结晶,也是烟台探路新发展模式的“拓荒地”。

输配电价改革迈出实质步伐_破浪前行 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_高冲击步伐

破浪前行 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_输配电价改革迈出实质步伐_高冲击步伐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江成出席黄渤海新区松山产业园合作共建两周年有关活动时强调,要促进要素融合,做强工业经济,加快打造县域协同发展典范园区。

此前不久,烟台印发《关于支持长岛综合试验区探索发展“飞地经济”试点的若干措施(试行)》,开始谋划新的“飞地”园区建设。

一系列密集举动,释放出一个信号:松山产业园的先行示范效应显现,烟台园区经济模式正发生新的变化。

“飞”出来的机会

其实,“飞地经济”并非新鲜事物。2018年6月,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商务部等八部委联合出台《关于支持“飞地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共建产业园区,旨在进一步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飞地”园区建设的热潮。

国内最早的“飞地”园区是江苏泰州靖江和江苏无锡江阴的“江阴-靖江合作园区”及“苏州-宿迁工业园区”。省内的济南、青岛、淄博等地也进行了“飞地经济”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烟台则将“类飞地”共建产业园区“落子”松山产业园。共建双方,一个位于黄海之滨,一个位于胶东屋脊,跨越地域实现“深度拥抱”。

为何是这里?为何是他们?

“烟台黄渤海新区作为烟台经济发展的龙头,在工业发展和园区建设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和先进理念。近年来,随着栖霞工业的发展,引进新理念以谋求工业转型升级成为当务之急。”黄渤海新区松山产业园管委会主任李江受访时说。

此言非虚。制造业基础雄厚的黄渤海新区,已形成高端化工及新材料、汽车及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五大主导产业集群,产业聚集度高、附加值高,但也面临着发展空间严重不足的掣肘。

于栖霞而言,工业是其发展的最大短板。同时,作为烟台生态涵养区也不适合大规模开发,守着青山绿水的栖霞如何才能迎来金山银山?

是故,无论是从烟台振兴县域经济的发展大局来看,还是从两地发展的现实考量,都亟需更好更快突破工业。

2021年8月底,在烟台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两地正式签订《关于合作共建松山产业园的战略协议》。根据协议,产业园规划面积12.1平方公里,采取“类飞地”模式合作共建,由烟台开发区(黄渤海新区)主导,栖霞承担社会性事务,实行统一规划建设、统一招商引资、统一政策供给、统一运营管理,通过跨空间开发,实现资源互补、协调发展,以期实现“一年聚势,两年起势,三年成势”。

由此,“飞地经济”被视为撬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在备受关注中扬帆出征。

“1+1>2”

区别于其他地方“飞地园区”,黄渤海新区松山产业园把生态高地与产业高地建设结合起来,科学论证园区主导产业,突出绿色低碳理念,确定了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产业的产业发展方向,大力发展“无烟”工业,努力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两年来,这里共落地重点项目8个,累计总投资16.3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其中的7个项目,是从黄渤海新区产业溢出或转移而来。

进驻园区的第一个项目烟台力高模塑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位于黄渤海新区的企业力高(山东)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的下游企业。

就近布局产业链,是产业发展的普遍逻辑,为什么力高新能源要舍近求远将配套企业放在松山?

“经过调研,之前松山产业园内有一家生产线束的企业因经营不善破产了。将工厂建在这里,可以直接使用之前的熟练工人,上手快,而且用工成本和厂房租赁成本也低,预计一年可节省近百万元。”烟台力高模塑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郭培晓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目前,力高模塑科技已实现量产,每月可生产35万片动力电池BMS壳体,主要客户有上汽五菱、奇瑞等。今年的销售额将达到5000万元,预计明年可突破亿元。

无独有偶,松山产业园内,烟台康林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是烟台丛林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的产业链配套企业,烟台民士达先进制造有限公司则是泰和新材集团的下游企业……

这,正是当下产业园产业建设的主要路径,即由“飞出地”黄渤海新区,向“飞入地”栖霞有序溢出、转移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以及重加工与生产的制造类项目。

如此一来,黄渤海新区实现了产业的梯度转移,为高附加值产业腾出了更多发展空间,而工业是短板的栖霞,则丰富了产业结构,增添了发展新动能。

一“飞”一“入”间,带来的是脱胎换骨的变化。

“2021年,我们对产业园内的企业进行了摸底,76家企业主要从事服装、饲料、食品粗加工等,规上企业有13家。今年,规上企业增加到了16家,预计明年还将新增4家。”李江说。

统计数据显示:两年来,松山产业园新落地项目投资强度高于原有规上企业平均水平近5倍,亩均税收高于原有项目近8倍。2023年园区实现地方税收有望突破4800万元,较基数年同期增长20%。

蹚出新路径

产业在完善,先进的理念与机制也在导入。

在松山产业园建设中,交地即办证、拿地即开工、“四证齐发”、镶嵌式审批等先进、灵活的政务服务方式已经成功应用,很好地促进了企业发展和项目落地。

“在这里办企业享受到的一系列服务,跟在黄渤海新区没区别,用工成本和厂房租赁成本还低。”园区内一位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

区别于其他园区一般是在一片处女地上从零开始,松山产业园的建设则面临着不少历史遗留问题,李江用“园区的棚户区改造”来形容这一重塑过程。

不让一寸土地闲置,不让一方空间浪费。松山产业园累计盘活闲置低效用地近千亩、厂房30多万平方米,为土地、资金、技术等要素跨区域重构提供了“松山经验”。

可以说,共建两年来,无论是产业的构建还是机制的建设,都取得了可喜成效。

这一优势互补、互促共进、互利共赢的区域发展模式,是否可以复制?

今年10月23日,烟台印发《关于支持长岛综合试验区探索发展“飞地经济”试点的若干措施(试行)》(以下称《措施(试行)》),支持长岛通过在辖区外购买或租赁楼宇、合作开发园区等形式发展“飞地经济”。

正在全力推进国际零碳岛建设的长岛,拥有优良的生态资源和海域环境,如何用好这些资源,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赢,是长岛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发展“飞地经济”,无疑是推动要素资源流动,加快长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根据《措施(试行)》,烟台将支持长岛与“飞入地”政府共同探索产业飞地、人才飞地、生态补偿飞地等多种类型飞地,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支持双方一体实施“双碳”行动,探索长岛碳汇指标等异地调剂使用。

放眼全国,“飞地经济”大量兴起,“飞地园区”或将成为寻常。对产业布局呈现滨海带状城市特点的烟台而言,这一路径克服了行政分割造成的工业布局分散、资源浪费等现象,通过优势互补、共赢发展,探索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在变,再变。如今,黄渤海新区松山产业园按照“一年拉框架,两年出形象,三年成体系”的总体发展思路全速出击,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在强势崛起。正在这个赛道上奋力摸索的烟台,值得期待。YMG全媒体记者 刘洁 通讯员 姜乾 摄影报道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168元,整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Jmbaoku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