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张奇 丁鹏

视频剪辑 彭婉馨

00:22

八十六载不敢忘,血雨腥风古金陵。

2023年12月13日,是第十个南京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上午10时,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了国家公祭仪式。随着防空警报鸣响,南京市道路上驾车行驶的司机停驶鸣笛,致哀一分钟。火车、船舶同时鸣笛致哀,道路上的行人纷纷驻足就地默哀。

“真相的探寻从来不会唾手可得。随着国家公祭日的设立,越来越多人开始帮助南京还原史实拼图。”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周峰表示。今年该馆又新征集到文物史料1103件(套),包括侵华日军《从军日志》《野炮兵第十二联队本部战斗详报》以及一批南京大屠杀期间的美国报纸原件等。

有学者认为,这些报纸不仅报道了日军在华暴行,也涉及西方世界的反应,尤其是对“百人斩”杀人竞赛的报道具有重要的史料、文物和展陈价值。

截至2023年12月12日,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登记在册的在世幸存者仅剩38人。第十个国家公祭日前,有拜谒者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南京大屠杀已发生86年,当年的幸存者人数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少,但历史不容篡改,将来也总会有人铭记。

国家公祭仪式_公祭国家日视频2022_第十个国家公祭日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挹江门丛葬地纪念碑

24岁小伙骑行拜谒9处丛葬地

除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外,南京市区还分布着25座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其中17处为遇难同胞丛葬地。国家公祭日前,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前往这些纪念碑前缅怀遇难同胞。

12月12日下午,极目新闻记者来到位于南京古城墙东侧的挹江门丛葬地。从1937年12月至1938年5月,南京崇善堂、红十字会等慈善团体,先后共收敛被侵华日军杀害的死难者遗骸5100多具,埋葬于挹江门东城根及其附近,该丛葬地由此而来。

第十个国家公祭日_国家公祭仪式_公祭国家日视频2022

安徽市民徐帆在丛葬地纪念碑前悼念

来自安徽的徐帆去年大学毕业来到南京工作,年仅24岁的他对这座城市还不太熟悉,但2018年他曾参观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对这段历史有一些了解。11日晚,他在浏览网页时了解到,南京还有17处遇难者丛葬地,于是连夜决定第二天骑行逐个去拜谒。

12日,极目新闻记者在挹江门丛葬地遇到徐帆时,他正在纪念碑前鞠躬行礼。这是他当天拜谒的第九个丛葬地了,从12日上午,他从江东门丛葬地开始,一路骑行约5个小时,先后拜谒了上新河、汉中门、清凉山、五台山等9个死难者同胞丛葬地。他认为,这是对这段苦难历史的再次深入认识,南京大屠杀已发生86年,当年的幸存者人数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少,但他作为传承记忆的人不会忘记,历史不容篡改,将来也总会有更多人铭记这段历史。

徐帆拜谒过挹江门丛葬地,又骑上单车向下一个目的地出发。他说:“今天不能把所有的丛葬地走一遍,但明天我会继续。”

国家公祭仪式_第十个国家公祭日_公祭国家日视频2022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北极阁附近遇难同胞纪念碑

两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上岗

86年前,侵华日军制造了南京大屠杀,30多万手无寸铁的中国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惨遭杀害。

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时,家住南京城内的谢桂英年仅13岁,她的父亲、两位舅舅等5名家人在日军的屠杀中丧生。她家原本是南京的一户菜农,一大家子人生活在一起。日军占领南京前,她的家中刚盖了6间新房。因侵华日军的到来,谢桂英和母亲、嫂子、弟弟等8口人逃往南京江北城郊避难,她的父亲和叔叔则留在家中照看新房。日军攻进南京城后,她的父亲躲在屋内被日军发现后用枪射杀,她的叔叔则躲在存放粮食的柜子里躲过一劫。

几天后,母亲带着她和弟弟从江北回到南京城内,一路上的惨状吓得她不敢睁眼。她家中的新房被烧毁,菜地也被破坏,父亲的遗体也早已面目全非,一家人哭着抱在一起。

南京大屠杀期间,谢桂英曾三次遭遇日本人暴行。“那年冬天,我带着弟弟去外面挖野菜,碰上了日本兵。日本兵把我弟弟摔在菜地上,然后拖着我的两只脚在菜地上转来转去。我的头碰到地上石头,流了好多血。日本兵看我俩不行了,才放了我们。家里那时候没有药,母亲用柴火灰按在我头上,现在还有个疤。但第二天弟弟却走了。”谢桂英说,从那之后,每天出门前,母亲都用锅灰将她的脸擦黑,平日里也主要穿着男士衣服,那是一段她永远无法忘怀的经历。

2002年,日本教师松冈环曾带着几名日本妇女来到谢桂英家登门道歉。“他们说在日本看到我的照片,找了两年终于找到我。听我讲了当年的遭遇,他们都向我道了歉。”谢桂英说。这一年,她参加了日本友好市民团体“南京大屠杀60年全国联络会”在日本多个城市举行的南京大屠杀证言会,在松冈环陪同下,谢桂英辗转日本多地,将南京大屠杀的遭遇讲给日本人听。

谢桂英说,在国内也有学校等多家单位邀请她讲述当年的故事,虽然对她来说是一段难过的记忆,但她愿意讲给后人听,希望大家牢记历史,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公祭国家日视频2022_第十个国家公祭日_国家公祭仪式

99岁的幸存者谢桂英老人

12日下午,极目新闻记者在谢桂英家中见到她时,已经99岁高龄的老人讲到这段悲痛的历史,愤怒时不禁站起身来紧握着拳头。

维护历史真相、传承历史记忆的努力也仍在持续。据新华社消息,2022年8月15日,首批13名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上岗。2023年8月15日,第二批10名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上岗。

已故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葛道荣的儿子、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之一的葛凤瑾说,“作为幸存者后代和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他们担负着把历史真相传递下去的使命和责任,而铭记历史是为了展望未来,让更多人明白和平的可贵。”

“东京审判”法庭庭长关键档案被发现

第十个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前,极目新闻记者了解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会长张生教授发现并公布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长威廉·韦伯的个人档案。

公开资料显示,1946年5月3日至1948年11月12日,美国、中国、苏联等11个国家在日本东京成立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俗称“东京审判”),对荒木贞夫等甲级战犯进行审判。

张生教授向极目新闻记者介绍,为了将这一案件办成经得住历史考验的“铁案”,当时法庭充分地保障了被告的权利,每名被告均有日本籍、美国籍辩护律师各1人,控、辩双方须各自提出自己的证人、证据,并对对方证人、证据进行质证,控、辩双方在法庭上的权利义务完全平等。从1947年2月24日开始,到1948年1月12日,被告方面进行了187天的辩护论证,其中,用了45%的时间为被告个人进行辩护。

张生教授表示,同盟国为了东京审判,投入了巨大资源。共开庭800多次,出庭证人达400多名,书面证人700多名,受理证据4300多件,判决书长达1200多页。最终,宣判25名被告有罪,原日军华中方面军兼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因放任南京大屠杀的发生,被判处死刑。另有东条英机、武藤章、板垣征四郎、广田弘毅、木村兵太郎、土肥原贤二等6人亦被判处死刑。

东京审判结束以后,韦伯返回澳大利亚,长期活跃在法律界。去世之前,他把自己一生中的高光时刻的相关档案结集保存,成为研究东京审判的关键档案。

国家公祭仪式_公祭国家日视频2022_第十个国家公祭日

张生发现的威廉·韦伯个人档案(部分)(图源受访者)

张生教授掌握的韦伯档案分为四个部分,即韦伯起草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判决书草稿文件、与法庭相关人士的书信往来、多个战犯具体案例,所有资料占据的内存达到8.2G。张生教授认为,韦伯法官在东京审判中的作用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参与了法庭宪章等顶层设计;二是兢兢业业地维护了法庭各系统的顺利运转;三是以自己渊博的专业知识,回击了战犯及其辩护律师的恶意反扑,捍卫了文明和正义。

张生教授告诉极目新闻记者,结合南京大学前期出版的72卷本《南京大屠杀史料集》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的东京审判资料,韦伯个人档案将能够极大地促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和相关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目前,他带领的团队已经紧锣密鼓地开展整理、翻译工作。

南京大屠杀又添新证据

据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此前发布的消息,今年该馆又新征集到文物史料1103件(套),包括侵华日军《从军日志》《野炮兵第十二联队本部战斗详报》以及一批南京大屠杀期间的美国报纸原件等。

公祭国家日视频2022_国家公祭仪式_第十个国家公祭日

1937年12月14日刊发的《芝加哥每日论坛》(节选)(图源新华社)

侵华日军木村中佐的《从军日志》约180页,记录时间为1937年8月16日至1937年12月31日。这本《从军日志》不涉及前线作战,详实记录了上海派遣军报道部、华中方面军特务部开展情报收集等工作。经专家翻译考证,“木村中佐”的全名为木村松治郎。

《从军日志》12月21日的一则日志中记载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很遗憾发生了大量抢劫、强奸、强闯民宅的事件,在我滞留期间就有上百件外国人、中国人来领事馆投诉的情况。日军闯入各国大使馆(部分例外)、民宅、学校,行径野蛮不堪。”

美籍华人鲁照宁又一次到南京捐赠了125份美国报纸,包括《纽约时报》《芝加哥每日论坛》《旧金山纪事报》《纽约世界电讯》《圣路易斯邮报》等14种。其中1937年12月6日美国《纽约时报》和1937年12月14日美国《芝加哥每日论坛》,均转载了日本报纸中有关两名日本军官进行“百人斩”竞赛的报道。

江苏省行政学院教授杨夏鸣认为,这些报纸不仅报道了日军在华暴行,也涉及西方世界的反应,尤其是对“百人斩”杀人竞赛的报道具有重要的史料、文物和展陈价值。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168元,整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Jmbaoku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