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白雪中

一位老人吃力地蹬着三轮车

缓缓地前进

风雪无阻

这是发生在北京科技大学校园内感人的一幕。

相关视频在网上刷屏,人民日报今天也发文点赞。

89岁院士雪天骑三轮去实验室 他是我国“核工业功勋”人物

视频中的主人公是葛昌纯院士,生于1934年3月6日,嘉兴平湖人。他是著名核材料、粉末冶金以及先进陶瓷专家,是我国“核工业功勋”人物,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89岁院士雪天骑三轮去实验室 他是我国“核工业功勋”人物

“材料报国,追求第一”是他一生坚持的热忱信念。青年时代,他临危受命,靠着自学和团队合作,成为制造原子弹、氢弹关键材料——浓缩铀-235用复合分离膜的主要奠基人。1985年起,葛昌纯在北京科技大学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晋升为教授、博士生导师。1990年,他继续扩大研究在北科大创办了国内第一个特种陶瓷粉末冶金研究室,开拓了我国的粉末冶金和先进陶瓷事业。2001年葛昌纯被评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20年他被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授予“核工业功勋奖章”和“核工业功勋人物”荣誉证书。

如今已经89岁高龄的他,依然活跃在核材料等新能源材料研究领域,被同行称为科技界的“拼命三郎”。他说:“国家需要这个材料,需要这个研究,这就是我最主要的动力。”

12月11日早上7点多,北京降雪后,葛老骑车前往实验室。骑着三轮车去实验室,是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很多网友被葛老的风范打动。

89岁院士雪天骑三轮去实验室 他是我国“核工业功勋”人物

葛氏曾是平湖的望族之首,原址位于南河头的稚川学堂,开了平湖现代教育之先河,培养出了中科院院士邹元曦、著名学者周振甫等众多名人名家,于国于家,影响深远,而稚川学堂的创办人便是葛昌纯的父亲葛嗣浵先生。当时,葛氏的“传仆堂”藏书楼藏有书籍40余万卷,是浙江三大藏书楼之一。

89岁院士雪天骑三轮去实验室 他是我国“核工业功勋”人物

1934年春,葛昌纯出生。本应在平湖长大、接受教育的葛昌纯的命运却因为日本的侵华战争而彻底改变。战乱中,葛宅、稚川中学和藏书楼被毁。葛昌纯的父亲也在此离乱中病故。葛昌纯的母亲携葛昌权、葛昌纯兄弟二人仓皇逃难到上海。

尽管父亲葛嗣浵在他两岁时就离世,但其“教育兴国”的文化信仰伴随并影响了葛昌纯的一生。提起父亲创办的稚川学堂,葛昌纯曾感慨:“我一生科研教育和‘材料报国’的爱国心愿跟葛氏家族深厚的文化积淀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也或许因为童年时期的苦难经历,磨炼出了他精忠报国的坚强意志。

89岁院士雪天骑三轮去实验室 他是我国“核工业功勋”人物

葛老一直心系家乡,常说“我就是地地道道的平湖人”。他将自己的一辈子定位在科学研究和教书育人上,同样重视故乡平湖的教育事业。2005年葛纯昌院士提出了重建稚川学校和恢复葛氏“传朴堂”的建议。根据他的建议,结合平湖城市建设和教育工作实际,平湖市委、市政府经过认真研究,将正在建设的平湖中学实验学校冠以“稚川学校”的名称,传承其文化,弘扬其精神,彰显平湖文化积淀和稚川学校办学渊源。2008年4月2日,平湖中学实验学校正式命名为平湖市稚川实验中学。2018年,浙师大幼教集团平湖稚川幼儿园正式开园,葛昌纯院士上台致辞。他十分关心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希望学校越办越好,为平湖乃至祖国建设输送更多的人才。

相关报道:

“材料报国,追求第一!”八十多岁高龄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葛昌纯,仍被同行称为“拼命三郎”

他是著名核材料、粉末冶金和先进陶瓷专家;是制造原子弹、氢弹关键材料

浓缩铀-235用复合分离膜制备技术的主要研制人,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89岁院士雪天骑三轮去实验室 他是我国“核工业功勋”人物

葛昌纯(右一)

萌发“材料报国”志向

临危受命打破大国核垄断

1949年,15岁的葛昌纯考入唐山交通大学,他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大学生,也是全校年龄最小的学生。在这里,他遇到多位在专业领域给他指引的大家,也萌发了“材料报国”的志向。1952年,从冶金工程系毕业的葛昌纯被分配到综合工业试验所。在这里,他的科研能力和自学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和认可。

上世纪50年代,为打破西方大国核垄断,我国开始核武器的研发。铀-235是核工业最重要的材料之一,制造原子弹、氢弹需要90%以上浓度的铀-235,分离膜是以气体扩散法浓缩铀-235的核心元件。制造分离膜这项尖端技术过去只掌握在苏联、美国、英国手中。1960年,年仅26岁的葛昌纯临危受命接到研制分离膜的紧急任务,成为研制乙种分离膜任务的负责人。

为了看懂发达国家的专利文献,他自学日文、德文、法文,经常一手拿着字典,一边看着资料,夜以继日地奋战在科研第一线。团队经过艰苦研发,终于攻克数道难关!1964年,我国第一种分离膜——乙种分离膜研制成功。这对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成功起到了关键作用,不仅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也让葛昌纯深深认识到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靠自主创新。

不分昼夜反复实验

开拓粉末冶金和先进陶瓷事业

1976年,葛昌纯开始进行先进陶瓷的研究,先进陶瓷又被称为高性能陶瓷,特定的精细结构使它具有耐磨、耐腐蚀、耐高温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国防、航空、电子等领域。为了学习到更先进的技术,已经46岁的葛昌纯赴德国学习,他主攻课题是氮化硅陶瓷耐高温性能的研究。

89岁院士雪天骑三轮去实验室 他是我国“核工业功勋”人物

葛昌纯认为,解决课题的关键在于非氧化物的选择。他尝试多种氢化物和氮化物,不分昼夜做试验,却都以失败告终。葛昌纯没有放弃,反而越战越勇。经过深入研究,他提出将氮化铝和氮化锆结合起来,作氮化硅的复合助烧剂,并创新性地使用无毒性的非氧化添加剂。

1983年,葛昌纯顺利完成答辩,获得材料技术工学博士学位回到祖国。1990年,他继续扩大研究,在北京科技大学创办了国内第一个特种陶瓷粉末冶金研究室,开拓了我国的粉末冶金和先进陶瓷事业。这正是我国迈向制造强国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先进技术。

国家需要就是研究方向

年近90岁仍然坚守科研

国家的需要就是葛昌纯的研究方向。20世纪90年代,能源问题日益严峻,我国大力开发新型核聚变反应堆。葛昌纯延续当年分离膜时期奠立的核材料研发兴趣,开始把精力放在用来保护核聚变装置的关键材料上,62岁的他开启了新的研究方向。

耐高温等离子体冲刷的功能梯度材料研究获得成功,打开了葛昌纯团队这一领域探索的大门。此后几十年,他们不断精进,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核聚变材料的研究。如今,已经88岁的葛昌纯依然活跃在核材料等新能源材料研究领域,被同行称为科技界的“拼命三郎”。

89岁院士雪天骑三轮去实验室 他是我国“核工业功勋”人物

从核裂变到核聚变,从兴趣到国家需要,几十年如一日,葛昌纯从未停下脚步,仍然坚守在科研工作的第一线。

“材料报国,追求第一”,是他毕生的奋斗目标。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168元,整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Jmbaoku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