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3年粮食产量数据显示,今年我省粮食总产单产双创历史新高。粮食总产量295.62亿斤,比上年增加2.76亿斤,增幅0.94%;单产623.48斤/亩,比上年增加3.76斤/亩,增幅0.61%;粮食播种面积4741.5万亩,比上年增加16.05万亩,增幅0.34%。(来源:12月20日,《山西经济日报》)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国家安全基础,都离不开农业发展。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我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消息令人振奋,激励着全省再接再厉,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推动农业高质高效,让“粮满仓”。粮食生产是国之大者。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抓好稳产保供头等大事,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从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到科技赋能,实施单产提升行动;再到建设高标准农田、开展“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统筹开展机械化抢收,确保颗粒归仓……今年以来,我省高度重视稳粮保供,高位推动、高频次督促落实粮食生产任务,稳面积、提单产、保总产,有力地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为“粮满仓”夯实了基础。今后,我们要再接再厉,用好我们成功的经验,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持续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继续加大农业科技研究开发,强化新技术、新设施、新品种的试验推广运用,科学有效应对不利气象条件;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中低产田的改造,实施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提高农业智能化水平,让三晋大地多产粮食,为“中国饭碗”装得更满、端得更牢贡献山西力量。
推进农民富裕富足,让“钱满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从清徐县王答乡大寨村的芦笋基地的公司+合作社+农户+金融模式,到高平市野川镇杏花园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再到平陆政昊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全省农业经营主体44.4万户,同比增长21.6%,引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让更多农民挑上“金扁担”。当前,我省广大农村大多产业规模小、融合度低、产业链条不完善、产品附加值不高、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存在特色产业优势不突出、农业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为此,我们要在“粮满仓”的基础上,将更多政策向农村倾斜,提高最低收购价,推进农业种植保险,让从事农业的农民实现旱涝保收,让越来越多的农民成长为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有情怀的乡村振兴生力军。要创新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加强我省特优农产品的推广,强化品牌认证认定,推动农业特色产业向优势产业区集中布局,打造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辐射带动农村发展的新载体,让特色农业真正“特”起来,让广大农民“钱满兜”。
推进乡村宜居宜业,让“田园美”。农村是亿万农民生长于斯的家园,农村建设好了,才能满足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从健全水电路气房讯等基本条件,让乡村“硬件”过硬;到加快补上养老、教育、医疗等方面公共服务供给短板,让乡村“软件”不软;再到持续推动农村移风易俗,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吹遍三晋乡土大地。三晋大地不仅有田园风光之美,也有人文和谐之美,许多乡村实现了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面向新征程,我们要坚持党建引领、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城乡融合、循序渐进,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农业农村绿色低碳发展、精神文明建设、乡村治理效能提升等方面工作,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农村,让乡村更加宜居宜业,为农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和发展环境。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让我们继续坚定信心、咬定目标、苦干实干、久久为功,奋力谱写农业更加高质高效、农村更加宜居宜业、农民更加富裕富足的乡村振兴新篇章,绘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画卷。(刘雁芳)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168元,整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Jmbao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