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提及,相当一部分家长虽然不否认其作为家长负有一定的监管责任,但他们认为负责开发运营游戏的游戏厂商应该至少做到能够“有效区分、甄别未成年游戏用户”。当未成年用户在游戏中遭遇“网络讨要”甚至网络诈骗时,运营商应该坦诚地承担起应有的责任,落实相关部门就未成年人保护的详细要求,避免未成年人权益受到进一步伤害。
2023年11月,《蛋仔派对》游戏方发布《写给家长朋友们的一封信》针对游戏安全层面称,如未成年人在游戏过程中受到不良信息骚扰或诈骗,家长可通过使用游戏内的举报功能或通过游戏内客服进行反馈,《蛋仔派对》将有专人专岗跟进处理。家长也可以使用游戏内的“宝宝蛋守护模式”功能,为孩子设置禁止公屏聊天、禁止陌生人组队、乐园地图筛选等社交及内容防护。
另一种对于家长最为简单易行的办法,也在媒体的报道和警方的反诈宣传中被反复提及:家长们要注重对未成年子女的教育引导,多普及防骗知识;同时,家长们也要加强对手机的监管,不要轻易让未成年子女知道支付密码,以免其受骗后大额转账汇款。
最高检在2023年发布的《工作情况》给出了指引:加强未成年人权益网络司法保护,深入开展“反诈进校园”活动,通过公开听证、法治宣讲等形式,加强以案释法,会同学校共同筑牢反诈校园防线。
2月下旬,在接受采访时,郝警官表示等寒假结束后,他们将把“反诈知识进校园”活动的范围,下沉到以往较少涉及的初中和小学中去。
“这种以免费皮肤为诱饵的诈骗是专门针对儿童设计的,而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他们很难自觉地抵御游戏的诱惑和陷阱”,邢小莉说。
隐秘而持续的心理创伤
诈骗分子发给陈德华女儿的假文件截图(受访者供图)
在民警们的办案实践中,骗子们往往会通过视频通话等方式,威胁孩子不准告诉父母,利用远程控制软件等手段完成转账。这也带来了这类案件中一个很大的难题:如果家长发现不了,外人就更难发现了。
但家长似乎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孩子面临着怎么样的情况。
多数家长都是在发现少了钱后,才后知后觉。在记者与一些家长交流中发现,诈骗发生后,有家长会选择训斥孩子,认为一切的缘由都是因为孩子“爱慕虚荣”,禁止孩子再接触网络游戏甚至手机。
事实上,一些孩子会在父母的训斥、责骂中陷入无休止的自责和悔恨,也有孩子在意识到自己被骗后,不等父母做出反应就陷入了消极情绪,出现情绪内化的行为,“诈骗”成为他心底不敢碰触的伤口。
郝淇锋就曾办理过这样一起案子,孩子被骗后,父亲带他到公安局报案。在讲述案情时,孩子明显表现出了抵触和害怕的情绪,不愿开口讲话。孩子父亲担心孩子的情绪,当即决定不让孩子反复回忆受骗经历,选择了不报警,带着孩子回了家。
“当时,局里领导也很重视这个情况,说让我们必须跟孩子讲清楚,开导孩子的情绪”。总算把事情说清楚后,在后来的一次回访中,孩子父亲却告诉郝警官,说家里人一直不敢再提起那起诈骗案,孩子至今心存恐惧,“不知道会持续多久。”
“这种情况,主要还是靠家庭去疏导孩子,我们去跟孩子做疏导,他们本身就存在抵触情绪,效果不太好”,郝淇锋有些无奈,他并没有更好解决办法。
最高检也在《工作情况》中特意提到此类案件带来的影响:不仅给未成年人所在家庭造成经济损失,也使其产生心理阴影。《工作情况》公布的典型案例中,甘肃敦煌12岁女孩多多用奶奶手机偷玩游戏时,轻信免费领取皮肤骗局,被骗2万多元。案件结束后,检察官到多多家进行走访,发现多多的性格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以往的活泼开朗变得沉默寡言。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马皑曾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此类针对未成年诈骗的案件,受害者不光损失了财物,而且损伤了家庭当中的亲密关系,“它是一个群体性的创伤后应激障碍,会像雾霾一样,在这个家庭当中弥散很长时间。”
“8岁到18岁是未成年人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很多孩子遭受诈骗后,极易陷入自卑、自我怀疑中,严重者可能会造成焦虑、抑郁,还有胆小退缩等一些内在问题。”邢小莉还提出一种更为糟糕的后果,“更有甚者,还可能会模仿欺骗行为,出现攻击行为。”
不少家长都发现孩子遭遇诈骗后或多或少的受到了影响,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寻求帮助:孩子被骗后,变得沉默了,我们该怎么办?
答案是家长的理解和陪伴。
当网络世界中的诈骗份子,以成年人的身份针对性的为孩子设置陷阱时,鲜有孩子能抵御诱惑,这并不是只是孩子的责任,邢小莉表示,“首先要避免责备孩子,第二是要告诉孩子,父母会和他一起面对,把这场经历当成孩子成长的一种历练。”
“如果孩子出现了无故哭泣,打哆嗦冒冷汗等无法控制身体的情况,就必须去找专业的心理咨询进行干预和治疗了。”
成人世界能为孩子做些什么?
网友们在榆林反诈中心发布的涉“蛋仔派对”诈骗案例评论区留言评论
另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是,目前我国19岁及以下网民规模超过2亿,那只看不见的诈骗之手随时可以伸向任何一个心智尚不成熟的孩子,对此,成人世界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一个必须明确的事情是,在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中,父母作为监护人始终是第一责任人。但在一些真实案例中,很多家长往往忽略了对孩子的监护和关心,导致了案件的发生。但又很难苛责这些同样着急的父母。他们中,有人迫于生计,常年奔波在外;有人文化层次不高,自己也搞不明白日新月异的网络世界。他们不懂得如何正确教育孩子,去面对这个复杂的网络世界。
在邢小莉看来,作为家长或许做不到对孩子最正确的教育,但至少一件事可以尝试,关心孩子的心理需求,“尽量在日常生活当中,多做平等的交流,跟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很多孩子玩手机游戏,就是因为没有得到父母的关注,觉得没意思,就在网络中寻求自我的满足。”
但预防未成年人被骗工作,并非只靠家庭就能完成。游戏方、学校、司法等社会各方也都要行动起来。
实际上,在此类案件的公开报道中,游戏方在未成年人的监管方面,往往被家长诟病没有严格落实未成年人防沉迷的相关规定,孩子能轻易饶过防沉迷系统,为犯罪分子提供了可操作的空间。
在中国青年报2023年8月的一篇题为《谁来保护孩子:一群家长与的“战争”》报道中,200多名家长遭遇未成年人“退费难”问题,不少家长反映《蛋仔派对》的实名和防沉迷举措效果非常不理想,并对游戏中未成年人不设防的网络社交,以及针对未成年人的网络诈骗等问题表示担忧。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168元,整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Jmbao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