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我们又迎来了第29个“世界读书日”。
作为平凉市唯一的全国公开出版物《平凉日报》,倡导全民阅读,引领社会风尚,我们从未缺席,也不甘落伍。复刊40年来,我们始终以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发挥着舆论主阵地作用,引领着全民读书潮流不断向纵深推进。
“致广大而尽精微”是我们的一贯主张,也是我们的努力方向。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本报将今年编发的部分“读书”专版的精彩版面组图呈现给广大读者,以期激发广大市民的读书热情,共同为“书香平凉”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随着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深入,平凉的“全民阅读”异彩纷呈,亮点频闪:城乡居民、机关单位、学校等读书风气日趋浓厚,“书香社区”“书香之家”“阅读之星”等评选活动推波助澜,各种类型的读书分享活动蓬勃开展,图书馆进机关进社区、农家书屋进村社等全面普及,智能微图书馆进小区也从无到有,“好藏书,藏好书”渐成家庭新时尚……
就《平凉日报》副刊及“泾水”公众号而言,有关读书的来稿与日俱增,其中不乏闪烁着思想火花、散发着艺术馨香的华章美文,由于报纸期次与版面容量局限,难以悉数刊发,遗珠之憾在所难免。本期读书专版选发的3篇文章,分别代表着“30后”“60后”“90后”的平凉老中青三代人。“三六九”既是吉祥的数字,也是顺达的气象,更是我们的美好祝愿。
宁静致远,让我们在卷帙浩繁的书本中陶冶性情,滋养人生;共沐书香,让我们在读书的道路上心手相牵,一路同行!
认真读书
book
《我的读书三部曲》
杜满仓
不是所有读书的人都是奔着“书中自有颜如玉”或“书中自有黄金屋”而去的,对于大多数读书人来说,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年龄,都有着不同的追求。
读书打开了我的眼界
我的童年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国家如此,处于社会最底层的穷人更是苦不堪言,父亲就是靠出卖苦力艰难地维持着一家人的生活。即使如此,他老人家也没有忘记供我读书。想法很简单,不要我像他一样做一辈子睁眼瞎。我虽然七岁入学了,但并没有好好读书,放在第一位的还是玩耍,一次偶然的机会才激发了我读书的兴趣。那还是1947年夏季,正在上小学五年级的我,去乡间外婆家赶集。怀里揣着玩具,口里衔着零食,东瞅瞅,西望望,忽然见一群人围着一个说书的听他讲《薛仁贵征东》。只见堂木连连敲打桌面,唾沫阵阵飞向听众。变化多端、曲折动人的战争场面,很快吸引了我。当说到攻占敌方一座城池时,只见檑木滚石倾泻而下,而白袍小将薛仁贵竟然奋不顾身,单枪匹马冲上前去,值此关键时刻,他忽然堂木重重一击,高声喊道: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是说书人卖的关子。集已散了,下次听书就是三天以后,着急想知道结果的我,回家后始终像猫抓了一样的闹心。
要想知道答案,就得自己从书本上去找。父母亲大字不识一个,家里连一本皇历都找不到,我忽然想起和父亲一起在市场上买油饼的田老伯。他是一个落难书生,家里有不少藏书。我大体说了听到的一些情节,他毫不迟疑地从旧木箱子里翻出一本书说,自己去找答案。胃口吊起来了,我从那破旧的木箱子里读到了大批中国传统文艺读物,包括“四大名著”。只是没有听田老伯的规劝,在传统经典上花些时间,至今仍感到后悔。
1949年8月隆德解放后,我考入了县初级中学。随着解放大军前进的步伐,一本本来自解放区的红色读物和翻译的苏联小说俘虏了我。那激动人心的故事,跌宕起伏的情节,英勇献身的壮士,使我着迷,让我倾倒。我那时虽然没有走出校门,但读书打开了眼界,让我知道世界竟然这样变化无穷,历史竟然这样波澜壮阔,人生竟然这样丰富多彩。
读书给我补充了营养
显示我最高学历的一张文凭,上面赫然写着“中师速成班”。中师文凭在50年代是很神气的,但“速成班”三个字却使学历大大缩水。事实是这样的:50年代翻身后的农民纷纷把子女送到学校,教师严重缺乏,政府把我们这些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派到平凉师范,经过半年培训后到乡村任小学教师。靠这样少得可怜的知识去当小学教师,就像一个先天性营养不足的孩子去扛大梁一样,其难度可想而知了。
办法总是有的,老祖先早给我们开了个好方子——学以致用。我借来中师全部课本和其他大量书籍,抽挤时间,拼命阅读,补充营养。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后,我以优秀小学教师的身份调任县文教科任干事。在县上的两年时间里,每年的评语都是爱读书、勤学习、苦钻研。但我并没有以此为满足,自己的底子自己清楚。特别是1957年调入平凉报社后,更感到知识的匮乏,特别在读书与写作上,在词汇量上,在广义的知识储备上,和那些老报人比起来差距很大。好在那是一个读书的环境,相互学习的环境。工作之余大家谈论最多的是读了哪本书,有哪些收获感想。在老报人的提携下,通过学习新闻理论,写作知识,实地采访,总算适应了工作。
要说最困难,那还是1974年调入地委党校的时候。我是副校长兼教研室主任,负责全校教学工作,而我平时偏爱文史读物,对于马列主义理论知之甚少。还是老办法,补,甚至恶补。在几位大学政教系毕业的教员指导下,我们制定了学习计划,圈定了学习书籍,坚持自学和集体学习相结合的办法,在全校掀起了理论学习的热潮。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仅教员的理论水平大大提高,全校教学质量明显改善,我本人也算敲开了学习理论的大门。
高尔基有句名言:我扑在书籍上,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我对此深有体会。中青年时期,我像一个饿汉扑向面包一样,紧紧抱住书籍不放,才使缺乏知识营养的身体,有了继续工作的能力。
读书丰富了我晚年生活
清代著名学者张潮,把老年人读书比做台上玩月。我没有张潮那样深厚的学识功底,自然也就没有那种台上玩月的本钱和心情。对于步入晚年的我来说,没有了工作上的压力,没有了名利上的羁绊,读书就成了一种习惯,一种乐趣,或者说是对年轻时读书太少的补课。
我小时读书随意性很大,没有方向,没有计划,抓到有趣的书就读,不管是什么内容,甚至读过《增删卜易》这样算卦的书。相比于用常规方式读书的人来说,或许知识面更宽一些,但恰恰暴露了专业知识不足的一面,在实际工作中不得不经常临时抱佛脚。
退休后时间自己可以安排了,我做了个简单计划,一是通读《史记》《资治通鉴》和一些辅助读物,先补上历史知识不完整的缺陷。由于我底子差,读起这些经典来困难很大。几乎是一边读书一边翻字典,但收获不小,不断地发现新的历史知识,真有点“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二是继续关注我喜欢的名家作品及当代文学获奖作品。虽然到了足难出户的年龄,但优秀的文艺读物仍然使我能够神游祖国美丽山河,领受各地不同的风情人物,也难怪读大学的孙女儿调侃我,读书还挺新潮。三是关注本地作家的乡土作品,力所能及的写点推荐文章,为他们鼓劲加油。
晚年读书,不仅使我增加了知识,更给我带来了无限的人生乐趣。
作者简介:杜满仓,1935年11月生于宁夏隆德县。曾任平凉地委党校副校长、平凉日报总编辑、全国记协理事。1996年12月退休。著有《漫话三国》《古典名著门外谈》,主编《怎样当好地市报总编辑》等。
认真读书
《书中有道场》
郭进昆
爱因斯坦曾说:“面对浩瀚的宇宙和无穷的时间,当我们似乎穷尽了我们的心智做了一番探求之后,我们所获得的最大的知识,就是发现了我们的无知。”
庄子也感叹:“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是的,当我们面对时间的浩渺和生命的短暂与无常,我认为应对的最好方式就是读书;当我们身处熙来攘往的物欲喧嚣和烦扰,我认为最好的修行也是读书。
读书不能增加你生命的长度,却绝对能增加你生命的宽度和厚度。
读书可使人清心寡欲,让自己静下来,慢下来,品味生活的美好和生命的坚韧;读书还能明智增慧,远离尘垢,丢掉铜臭味,品味书墨香,让生命沉浸在时光的寂静和苍茫中,停顿在灵魂的呢喃和孤独中,去叩问与领悟更深奥的时光和更深奥的叙述。
读书,是生命修行的道场。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和不读书显示出的是不一样的生命气息。
宋代黄庭坚曰:“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曾国藩有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英国作家培根说过,“读书可以陶冶情操,修养身心,可以敷彩,可以长智。”
作为隐居于书卷里的书虫,我在《红楼梦》《悲惨世界》《复活》与杜甫、李商隐的诗和苏东坡、李清照的词的情天泪海里遨游。我迷恋书香,一生一世,在书海里遨游,在书山上攀登,在书林里隐居,在书卷里修行,在书香里安憩,在文字里生生死死。
我的体会是:读书写作使我活得越来越有精气神,而不知老之将至。生命的清朗之气也因之而来。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那就让我这个书虫静静地隐于书中这个道场,好好修炼自己。
修炼自己,首先得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在物质上“极简”,勇于断舍离,在做减法中追求增值的人生;“珍惜拥有的,不奢望没有的”,在认真工作中体现人生价值,在粗茶淡饭中品咂生活真味,在人间烟火里熏染真情快乐。
其次是顶级自律。管控欲望,淡泊宁静;守住底线,不胡作非为,不纵情声色犬马。
行走人间,在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常烟火气中修心悟禅,道在我心,人间温暖,悲悯为怀。在旅途中或寄情山水中洗心除垢,天机清妙。
品味书香,远离铜臭。在读书中神游万古,思接千里,聆听圣贤之哲言,体味审美之妙趣。
翰墨寄情,静心写字。读古人之碑帖,悟书法之艺道。练字亦练心,沉静复沉稳。
修炼自己,做一个有修为的人;修炼自己,做一个有良知的人;修炼自己,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作者简介:郭进昆,60后,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省作协会员、西部散文家学会会员,出版散文小说集《大山的馈赠》
认真读书
《读书滋养书生意气》
董春辉
“我从小就爱读书吗?”现在拥有不少喜爱的书籍,并且经常读书的我不禁诘问自己,意欲对我的读书生活有个反思。
出身农家,乡野子弟,上的是村小、乡镇初中、县城高中,最大地理尺度也就是县域水平。有书有好书,不是容易事,加之应试教育的局限,只在教科书上做功课,所以我大学之前的读书记忆,没有什么好书让我记忆深刻、刻骨铭心。但那一颗向学之心,却是永远热潮涌动的。
上大学后,我来到省城,一切都是新奇的,向往已久的大学生活,让我有了脱胎换骨的感觉。从这时起,我开始了真正地读书生活。
本科是历史专业,但我的浓厚兴趣并不是史实考究之类的史料学工夫,我更对生活义理、人生意义等问题感兴趣。由于内心偏重历史哲学方向,进而就不由自主地投身哲学了。大学这片汪洋大海,确实让我有了如鱼得水的感觉。生命的美妙幸福自此一发不可收拾,读书之路也因之铺陈开来且愈显力量和意义。
“至于哲学人才的培养,首先是要保持自由的灵魂,这是最重要的。自由是生命力、创造力的基础。”“在我看来,学习哲学首先就是一种自我解放,因自由而展现生命的力量。”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孙向晨说的这番话,深深影响着我。
“有一天早晨,他随着曙光一道起床,朝着太阳走去,他对太阳说道:你,伟大的星球啊!倘若没有你所照耀的人们,你的幸福又会是什么啊!”就是这样的尼采和他一本为所有人而又不为任何人的书《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开启了我的哲学读书生活。
在随后的日子里,海德格尔引起了我的注意,且有深深共鸣的沉迷感,这得益于我的导师陈春文老师的引路。
海德格尔在《何谓阅读?》中说:“何谓阅读?负重与引领阅读的是会聚。会聚何所聚?会聚着著述,会聚着文献中已进入言说的东西。本真的阅读是对业已召唤我们在场的东西的会聚……没有本真的阅读,我们就会对注视着我们的东西视而不见,我们就不会窥探到那现象着的东西和显现着的东西。”
陈春文老师翻译海德格尔的《思的经验》,至今伴随着我,每次读之,到底是海德格尔在说,还是陈老师在说,还是他们都在说,我竟会不自觉地有一种恍惚之感。深深扎根于黑森林的海德格尔以其质朴强健的运思之路,陈老师深刻童年的长白山忆说,共同汇就力量,将我返还到家乡关山的魅力之中,激活我的生命底色,升华着我的栖居之思。
“而这也就是海德格尔之思的意义,它应对技术统治时代的危机,意在为人类开出一片新的广阔天地。总的来说,海德格尔之思的意义就在于:返璞归真、本真栖居。但海德格尔存在哲学的政治问题我们不可忽视,必须予以探究。施特劳斯正是由此切入了海德格尔的思想,在与海德格尔的争辩对话中成就出古典政治哲学。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基于城邦热爱智慧,具有审慎的美德,既保守哲学又改良政治。”读硕士期间,我纵横穿行在施特劳斯与海德格尔之间,他们的著作,尽数购买,尽数阅读。
陈春文老师说:“我的一位很有哲学天赋的朋友告诉我说:人栖身于世界,并使世界成为问题,成为人的问题。什么人栖身于一个什么样的世界,那要看他怎样理解人,怎样理解世界。”在此框架之下,无论何人何书,都可以网络其中,为我所读,为我所用。
读书即热爱智慧,热爱智慧即良好生活。良好的生活因此与读书密切相关。书香门第,子孙之福;书香世界,人类之福。良好的幸福生活是我们关注的焦点,而那些好书自然是为此服务的,帮助我们更好地聚焦与思考。
我想有足够多的时间来独处,于书桌前精心阅读,于静坐中冥想沉思。如今,我已用心打造出了我的客厅书架书桌,在这方天地,藏我心爱之书,读古今中外经典名著,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为自己的书生意气积蓄更多的文化养分。
作者简介:董春辉,90后,历史学学士,哲学硕士,现在庄浪县融媒体中心工作。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168元,整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Jmbao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