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大水漫灌式”开会该改改了

近期,中央层面针对形式主义展开专项整治,以减轻基层负担,其中曝光了三起典型问题。据报道,国家管网集团在2022年安排了800多次会议给下属企业参加,相当于平均每个工作日超过3次会议;而到了2023年,该集团某下属公司参与的会议也有280余次,几乎每日都有会议安排。这种高强度的会议频率让人不禁质疑:频繁开会,实际工作还能否得到有效推进?

会议作为沟通协作的工具本无可厚非,但过度依赖会议,将其作为唯一的工作推动方式和评估标准,则显然陷入了形式主义的窠臼。从规划部署到任务检查,再到经验分享,几乎所有环节似乎都离不开会议的支撑,甚至讨论如何减少会议本身也可能成为一个会议议题,这无疑是形式主义的直接体现。

高频会议不仅消耗了基层大量的时间,还可能导致会议效率低下,参与者或是冗长发言,或是被动听讲,缺乏有效互动,使得许多人感觉会议内容与自己关联不大,久而久之,对会议产生厌倦和应付心理。

更深层次的问题是,频繁开会可能鼓励了一种懒政怠政风气,即重口号轻行动,偏好表面文章而非实质进展,习惯于会议上传达会议,而非从实际工作中找方法。当实际操作困难重重,而口号喊得震天响时,其背后正是形式主义在作祟。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现象往往自我强化,会议越多,似乎就有更多的会议需求,即使试图遏制,也常常陷入反复,难以根除。以被通报的企业为例,尽管之前被指出“开会多陪会多”的问题,但在接下来的六个月里,会议数量反而增加。

实际上,很多工作并不一定非得通过会议解决,即使需要开会,也应该追求更加精准高效,摒弃广泛而低效的会议模式。优化会议管理,如设定会议的频率、规模和流程,确保每次会议有明确目的和议程,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视频会议等,都能有效提升会议质量,同时减轻基层负担。

对此,新出台的相关规定旨在以党规形式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提供制度保障,旨在打破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枷锁,让基层有更多精力专注于实际工作。

简而言之,改善会议文化,关键在于减少会议数量,缩短会议时间,确保会议的必要性和有效性。这不仅影响到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媒体:“大水漫灌式”开会该改改了!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168元,整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Jmbaoku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