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心网络科技有限公司_聚心联盟_让网络“连心”更“聚心”

让网络“连心”更“聚心”_聚心联盟_聚心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分论坛现场

截至今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近11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8%。建设什么样的网络文明,既事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如何牢牢把握舆论主动权和主导权,让互联网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是新时代民族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

领导致辞,主旨发言,圆桌对话……在8月28日举办的2024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分论坛上,与会嘉宾展开深入交流,探讨如何在网络空间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向“新”而行,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

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

了解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离不开考古学。近年来,从“考古盲盒”脱销、三星堆遗址“上新”,到暑假期间的“考古旅游热”“博物馆热”……考古虽“曲高”,却逐渐不再“和寡”。一件件承载着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的文物自带流量,吸引越来越多人主动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考古学与文献史学一道,书写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脉络和发展线索。”教育部“长江学者”、四川大学杰出教授霍巍说,考古学“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利用好考古学的最新成果,对深入研究和阐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增强全民族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成体系的。”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教师、《百家讲坛》主讲人纪连海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直影响着全世界,我们应该讲清楚其历史脉络、内涵外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占据一席之地,更好拥抱未来。

如今,越来越多的优秀传统文化作品正在“时尚变装”中加速“破圈”,超越时空维度,给人以感动与震撼。

几个月前,一位中年大叔穿着皮鞋、西裤、Polo衫,和一群青年学生跳蒙古族舞蹈《奔腾》的视频火了。很快,56岁的姜铁红被认了出来,他是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院长。

“《奔腾》所传达的勇往直前、奋发向上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精神自强不息的体现。”姜铁红在圆桌对话中,讲述了《奔腾》舞蹈走红网络背后的故事。他说,这支舞中蒙古族和朝鲜族等传统舞蹈元素的融入,现代与传统的有机结合,体现了中华文化兼收并蓄的包容性和与时俱进的创新性。

立足共有共享的文化符号和形象,为各族群众构建起直观、生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方式,能更好触发情感共鸣、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

在藏族传说中,“措香”是从海里升起,手持扎念琴弹唱的妙音天女。

在浙江宁波,同样有一位生长在大海边的“措香”——“95后”汉族姑娘、中学音乐教师陈嘉玮,“措香”是她的藏族名字。自2019年开始,她将自己弹唱传统藏族音乐的视频发布网上,精彩的扎念弹唱赢得了许多人的喜爱。

以文化为桥梁,以音乐为媒,陈嘉玮的音乐作品中展现的辽阔的雪域、无垠的草原,辛勤耕耘、幸福生活的人们,引发许多人的共鸣。

在圆桌对话中,陈嘉玮说:“我想用新生代年轻的视角,把古老的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出来,让更多人知道,传统的民族的,也可以是很潮的。”

以人为本,以更接地气的方式传播主流声音

围绕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中央主流媒体近年来做了有益尝试,以“小故事”回应“大热点”,拉近宏大主题与微观个体的距离,在潜移默化中增进“五个认同”。

“我们把镜头对准基层,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推出一篇刷屏全网的爆款作品《会上,这位人大代表突然拿出两张设计图!》,讲述了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中川乡草滩村发生泥石流灾害后,干部群众重建家园的感人故事。”新华社新媒体中心主任钱彤娓娓道来。

近年来,“村BA”“村超”持续燃爆全网,被誉为“观察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窗口”,吸引了国内外媒体和社交网络的关注。在中国日报网副总编辑李欣看来,“村BA”“村超”火出圈看似偶然,实际上是当地悠久的运动传统、多彩的文化等资源禀赋和深厚历史底蕴相结合孕育出的硕果。

“‘村BA’‘村超’呈现的民众文化热情既是脱贫攻坚战胜利后群众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真实写照,又是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兴的生动诠释。”李欣在圆桌对话环节中介绍,中国日报始终以“小切口、有温度、暖人心”叙事,“让千百万普通百姓成为精彩中国故事的主人公,全面、真实、立体展现中国形象。”

今年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省果洛西宁民族中学考察期间,该校学生尼东拉毛向总书记讲述了自己家乡的变化。自那以后,尼东拉毛变成“网络红人”,不仅被媒体争相采访,还去央视录制了节目。

在圆桌对话环节,尼东拉毛分享了“上海来的叔叔阿姨改变了我的人生”的故事。

尼东拉毛出生在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那里海拔高,气候恶劣,环境艰苦。2019年,果洛州借上海市对口支援的契机,在西宁建设了一所全日制寄宿制完全中学。“正是这所学校的建立让我有机会走出草原,来到省会城市读书,能够见到习爷爷,使我的眼界更加开阔、志向更加远大。”尼东拉毛说。

“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需要充分发挥网络优势,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加大网络宣传引导力度,讲好讲明讲透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找准情感共同点、思想共识点、表达共鸣点,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中央网信办副总工程师、秘书局局长吴东在致辞中表示。

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故事还在延续,每一个人都是故事的主角,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书写“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画卷。

技术赋能,携手构筑网上共有精神家园

“我们创新城市民族工作网络路径,在全国首创‘两标准一平台’,有效提高各民族交往的频度、交流的广度、交融的深度。我们坚持网络赋能民族地区发展,创新推动民族地区数字乡村建设,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三个意义’。”在致辞中,四川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赵俊民介绍了四川开展的创新实践。

数字化建设成果,让各族群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也让各族群众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几个月来,人们跟随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的脚步行走219国道,在追寻“诗和远方”中,感悟文化之美、厚植爱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

“在行走‘国之大道’时,我直接化身为‘一线记者’现场直播,营造身临其境的现场感,让大家切身参与其中。我们摆事实、讲故事、做内容,就是想形成一个全民可以参与的氛围,能让所有人从中获益,也让所有人为其注入正能量,为营造健康的网络文明贡献力量。”蒙曼在主旨发言中说。

“曼行国道·219”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果,离不开国家民委“道中华”文宣平台的精心策划。

2022年,为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国家民委整合资源,重点打造了大型融媒体品牌“道中华”。2年多来,“道中华”微信公众号累计粉丝总数突破600万,200多条文章和短视频阅读量超过10万+。举办“道中华大讲堂”15场;“道中华·边疆行”活动累计开展10多场,话题阅读量超2亿人次;“曼行国道·219”活动全网流量突破10亿。

“国家民委始终秉持交流互鉴,立足中华文明丰厚的历史底蕴,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对外讲好中华民族故事、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不断提升民族领域国际传播效能,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国家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郭卫平在致辞时表示。

论坛期间,发布了新书《道中华文萃》与《道中华访谈录》,收录“道中华”重要文章、访谈共100余篇。启动了“道中华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作品创作大赛,探索以技术进步提高内容生产的价值增量、提高“铸牢”宣传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论坛还发布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部分优秀学术成果目录。从《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等20部著作,到《中华民族的“全民一体”属性》等56篇论文,2021年以来形成的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为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构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网络空间大有可为,而且必须有更大作为,让‘铸牢’与互联网双向奔赴、有机融合,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充盈网络、清气盎然。”郭卫平说,希望大家共同担负起这一神圣职责,共同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网络文明建设,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记者 周宛霖)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168元,整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Jmbaoku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