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相关媒体报道,今年以来,全国不少知名连锁早教机构闭店,而健身房、理发店、瑜伽馆等门店已成为“老板跑路”的重灾区。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许多门店的闭店流程几乎一致:先促销,收了一大笔预存充值之后,迅速关门跑路,而且常常有个陌生的名字成为了这家店的新老板。在这个套路背后,一群游走在灰色地带的“职业闭店人”慢慢浮出水面。
图源:视觉中国
所谓“职业闭店人”,是指帮助经营不善的公司计划好关店、跑路方法,并接手处理后续维权问题的群体。在收取高额报酬之后,他们帮经营不善的公司提前做好“善后”工作,规避法律风险,包括公司法定代表人等工商信息变更、接手后续消费者维权问题的处理、跟进仲裁诉讼,等等。这些人还称,“绝不会有后患 ”。
那么,这里面到底隐藏着怎样鲜为人知的猫腻?笔者不禁要对此进行三问。
一问:谁在做职业闭店人?在报酬丰厚的引诱下,没有固定工作的“三无人员”群体成为了被“围猎”的对象,他们大多自身法律意识不强,因而容易被这种“无本买卖”吸引,为了“赚快钱”而一茬又一茬地 “入坑”、坑人。正如一名职业闭店人所言,这行违法但不犯罪,不至于坐牢,只会“限高”(即列入限制高消费名单)。
二问:这条灰色产业链是如何滋长的?首先,违法成本较低。“职业闭店人”既不怕被维权起诉,也不会担心因“老赖”被限制高消费,所以有恃无恐、肆无忌惮。其次,维权成功率不高。在现实中,机构跑路,消费者要维权,确实相当困难。不但维权成功率低,就连到法院起诉的都很少,毕竟很多受害者也只是被骗几百或几千块钱,没那个精力去维权,大多数闹一阵也就自认倒霉。
三问:他们真的能游走在法律之外吗?职业闭店人与消费者之间,看似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实则是职业闭店人利用“职业背债人”让原来的经营者“金蝉脱壳”,这种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做法,本质上是利用“公司有限责任”的法律地位逃避债务,构成欺诈侵权和诈骗。因此,尽管在证据的收集、法律的定性上存在困难,但是消费者完全可以维权。
进一步说,要打破商家与职业闭店人的沆瀣一气,仅靠消费者提高自身风险意识显然不够。一方面,要以法治为纲,堵塞制度漏洞。即将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三条明确规定,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另一方面,消费者要勇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如果职业闭店人已经明知企业经营“破产”,仍然教唆企业隐瞒消费者,大量收取预付费,然后卷款跑路,这就构成了合同诈骗,应向公安机关报案。
“职业闭店人”闭得了店,却闭不了法律责任。只有以法治力量堵住闭店逃债的漏洞,斩断“背债人”“职业闭店人”等相关利益链,才能让“职业闭店人”再无空隙可钻。
撰文 安子州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168元,整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Jmbao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