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讨论开放,最不容忽视、也是被越来越多提及和关注的,就是与之伴随的安全议题。当理性让位于一己之见的价值观,效率让位于绝对的安全观,如何正确看待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对外开放与国家安全?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开放和安全是否非此即彼?开放就一定不安全吗?西方有句话,“不是商品走出去,就是士兵走出去”,当年英荷战争和美国独立战争,都与贸易垄断相关。中国明朝与北元政权打打停停,榷场贸易一旦开放,就会带来边境的和平安宁;张骞的“凿空之旅”,缘起是联合月氏共同防御匈奴,最终却开启了绵延两千年不绝的丝绸之路。历史昭示,开放的确会使一国面临的风险因素增加,但也会使其在与外界的贸易、信息交流中壮大实力,提高维护安全的能力,同时通过与外界增进互信、深化利益捆绑,获得更为稳定的外部环境。冷战思维不能带来安全,以邻为壑也不能带来安全,世界安全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在开放与安全间作出更高水平的平衡。《报告》第6-7章从理论角度揭示了二者的辩证关系。并育而非相害。物理学的熵定律同样证明,开放不一定危险,但封闭一定不安全。《报告》提出,得到了一个经济体开放能力保证的开放度,是该经济体的合意开放度。

在合意开放度下,经济体越开放就越发展、越发展就越安全。我们不应只强调开放的安全性,而偏废安全的开放性、安全的发展性。中道而非极端。一个彼此联系的世界,并不存在绝对安全的世外桃源,一方企图达到“绝对安全”,另一方就会感到“绝对不安全”。安全的泛化和极化,只会带来国家内部的僵化和外部关系的保守,既损人又伤己。“安全的泛化”反而将导致“不安全的泛化”。同样,缺乏安全护栏的开放则是没有确定性、没有可持续性的开放,应在全球层面探寻最优开放、最佳安全、最大发展之间的黄金结合点。和合而非排他。全球安全问题的联动性、跨国性、多样性日益突出,《报告》认为,平等、开放、合作、共享的世界经济秩序,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至关重要。各国应在多边主义路径下,统筹开放与安全,在合作共赢中提高开放能力,在交流互鉴中扩大共同安全。正如马克·吐温所言:“如果你身上唯一的工具是一把锤子,那么你会把所有的问题都看成钉子。”在携手同行的时代,我们不应只看到这把所谓“安全”的工具,更应看到中华文明中的“协和万邦”、西方文明中的“博爱济众”、伊斯兰文明中的“宽容仁爱”,把共同的挑战放在团结合作中更好地解决。当我们从亿万公里外的太空回望地球,沟壑与山川俱平,海疆与陆界顿消,族群与文明的界限不再,人类是统一的命运共同体,成为更为具象的事实。

我们理应在前进还是后退、开放还是封闭、合作还是对抗中作出正确选择,不让这颗星球踟蹰流浪甚而走向歧途。科幻作家们曾断言,“我们要么拥抱宇宙,要么一无所有。”我们也可借此预言,我们要么拥抱开放,要么也将一无所有。要开放不要封闭,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共赢不要独占,理应成为砥砺前行的基础共识,共同追寻人类的美好梦想。(本文为《世界开放报告2023》序言)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168元,整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Jmbaoku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