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互联网平台上贷款,一定要找靠谱的大互联网平台。
流量变现的重要方式
为什么现在的APP都热衷于“借钱”给用户?专家表示,简单来说,在金融变现的潮流和趋势下,这是平台获客后流量变现的重要方式。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认为,金融活动都要纳入监管并有牌照准入,没有牌照准入从事金融服务本身就是违规,金融消费者权益也得不到保障。
金融机构通过互联网渠道提供金融服务,需要建立专门渠道,机构合作时也需明确合作范围并严格遵守。
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在2017年曾表示,将来所有的商业巨头都是互联网公司,也都是金融公司。
如今日新月异的竞争环境促使各平台不断寻找创新的业务模式,其中引入贷款产品成为各大APP的新尝试。
业内人士认为,这一举措的背后涉及多方面因素,从资本运作到用户体验再到市场竞争,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各类软件引入贷款产品的复杂动机。
首先,引入贷款产品能够更有效地进行资本运作。
通过提供贷款服务,平台可以将其海量的用户群体转化为潜在的借款用户,从而增加资金流动性。
这种运作方式有助于平台更好地应对市场波动,提高盈利水平。
同时,通过贷款产品,外卖平台可以借助用户的还款利息等方式实现多元化的盈利模式,减轻对单一业务的依赖。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金融科技水平的提升,在线支付、线上借款等金融服务在公众日常生活中的触达率越来越高。
几年前,普通人想获得一笔消费贷,只能通过银行或消费金融公司的APP获取。
而近两年,就连一些提供购物、外卖等生活服务的APP都在想方设法推出借贷服务。
这给用户带来了哪些困扰?为何各种APP扎堆“求借钱”?互联网金融服务又该如何发展?
警惕借贷推广“陷阱”
点外卖时,平台提示可以领取优惠券,点进去发现要完成借款才能领取;看短视频时,左下角的小弹窗不断地提示点击链接即可贷款;哪怕是打车时想领张折扣券,都要授信贷款后才能领。
许多网友忍不住吐槽:“如今各种APP都像是在催我借钱一样,真怕自己一不留神就欠债了。”生活类软件为贷款服务“引流”究竟有多夸张,才会引发用户有这种评价?
为此,记者下载了一些APP一探究竟。
除了支付宝“借呗”、微信“微粒贷”等较为熟悉的贷款产品外,就连电商类、生活类、出行类,甚至与金融毫不沾边的工具类APP都开始提供贷款业务。“我就用美图秀秀修个图,哪需要跟它借钱啊。”这波操作让不少用户哭笑不得。
不仅如此,这些APP为了“帮助”客户成功借钱也是煞费苦心,各种奇葩操作层出不穷。
不少用户反映在使用APP时容易无意间触发借款。
“有时候付完款就显示贷款业务的广告,而且点击‘关闭’的地方特别小,手滑碰到别的地方就跳转到借款界面了。”“家里老人刚学会用智能手机打车,但是有时候稀里糊涂地就点到借款了,借完了她也不知道,还是后来我们接到电话才赶紧帮她关了。”
随处可见的“借钱”入口,确实给部分人群提供了便利。
通常情况下,在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时,借款人要提交各种证明材料,有时还不一定能通过。
相比之下,在APP上贷款就轻松多了,点个“同意开通”、刷个“人脸识别”,没多久钱就借到手了。
这种灵活性为紧急情况下需要资金支持的用户提供了实际帮助,不失为备选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APP里的贷款通常是信用贷款,虽然利率比消费贷款低,但是如果逾期,产生的利息却比银行的抵押贷款高很多。
业内人士提示,各种APP里的贷款产品以低息吸引用户,等到用户填完各种个人信息后,年利率就会上涨,一年利息上涨至少10%,更高的甚至超过20%,而这些企业融资的成本往往只需要2%至3%。
记者在咨询某外卖平台客服时得知,其贷款资金由注册在重庆的2家小贷公司提供,日利率为0.02%至0.065%。
客服称大多数用户的利率普遍为0.05%,转换成年利率就是18%。
虽然利率不算低,但是在国家规定的受保护年化利率范围内。
谈及用户逾期如何处理时,客服表示会有3天缓冲期。
借钱逾期后,将从逾期之日起计收逾期罚息,按每日0.05%收取,直到还清为止不再计收,逾期时间越长、逾期本金越大,所产生的利息就越高。
招联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建议,普通的金融消费者如果需要贷款,尽量找正规的金融机构。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168元,整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Jmbao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