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网络上流传一段视频,透露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第四中学的初一教师要求学生订购牛奶,费用为一学期330元,未订购的学生需出示牛奶过敏的医疗证明。这一做法让人回想起不久之前,湖北咸宁市第四小学也出现了类似情况,未订购牛奶的家长被校方要求说明理由,甚至有教师在家长群中施压,暗示孩子可能因此受到批评。此类行为显然与教师应有的职业形象相悖,令人生疑: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何谈良好的教学与品德培养?

对于家长而言,虽然一学期数百元的费用并非难以承受,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沟通方式及自愿原则的缺失。家长们对此种近乎强制的行为感到不满,认为即便是出于对孩子的考虑勉强接受,内心也颇为不悦。教育的本质不应沾染商业气息,家长和学生都不应成为学校盈利的工具。学校若沉迷于快速获利,无疑偏离了教育的正轨;教师若化身推销者,又怎能指望他们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下的学生成长后,其观念与行为引人担忧。

我国《义务教育法》清晰规定,学校不得违规收费,不可通过向学生推销商品谋取利益。国家发改委与教育部联合发布的通知也强调,学校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必须基于学生或家长的自愿,严禁任何形式的强制。面对这些明文规定,为何仍有学校敢于公然违背,要求学生提供过敏证明作为不订购牛奶的借口,甚至利用孩子可能遭受批评作为威胁,其背后的自信来源何在?

对此,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应及时介入,守护教育领域的纯净。学校应是一片不受污染的土地,任何破坏其纯洁性的行为都应受到严格审查。除了调查强制订购牛奶的问题,还需深入探究背后是否存在特定厂商的利益输送链,以及学校与教师是否牵涉其中。只有彻底查清所有关联,才能给公众一个满意的答案。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168元,整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Jmbaoku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