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晓君在朋友圈写下了一句话:“又是去社区医院体检,被医生警告的一天。”配图是一张身高体重标准表。她的孩子身高一直位于同龄人水平的倒数10%,这让她每次带孩子做体检时都很焦虑。第二天一早,她就带孩子去了上海儿童医院,希望再确认一下孩子的发育情况。
和石晓君一样,许多父母都在孩子发育期反复问自己:我家孩子够高吗?据2020年柳叶刀杂志的一项研究,过去30多年中国人的身高增长明显,尤其中国青少年身高的增长在世界范围内较为突出。在这种背景下,一些家长因孩子发育速度不如预期而感到焦虑。
石晓君的孩子身高体重达到了全国标准,但对比“上海表”就不达标了。她说:“孩子现在5岁,身高才110厘米。我身高162厘米,他爸爸是183厘米的大高个,但我们娃每次都只能刚过及格线。全国标准是111.3厘米,上海的标准都快114厘米了。”她提到的“上海表”是指上海于2015年单独制定的《上海地区0-6岁儿童体格发育参考值》,表里的指标明显超过全国平均标准,也比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高出一截。
2023年,我国最新版儿童生长标准开始实施,为全国儿童的生长发育提供科学参考。根据2005年的《全国0-18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百分位数值表》,15岁男孩的身高中位数在169.8厘米,女孩为159.8厘米。很多家长看到孩子低于P50(50%)就会着急,但实际上P3可以视为孩子身高的“及格线”,只要身高在P3—P97之间且生长速度正常,就不必过于担心。
沈洋是一位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她观察到家长之间经常会互相比较孩子的身高、体重。她最初不热衷于参与这类讨论,但每次医生量完身高后都会拿“上海表”作为参照,告诉她孩子处于什么水平,这让她感到焦虑。后来她只参考世界卫生组织标准,认为只要生长曲线保持平稳就不用担心。
然而,当孩子两岁半时,生长速度缓慢到偏离了曲线并持续走低,这让沈洋更加焦虑。她带孩子去看专家号,被告知骨龄超前,后来又咨询了儿科医生,得知孩子骨龄正常,不需要医疗干预,这才稍微平缓了心情。
每年暑假,上海市儿童医院内分泌代谢科的门诊都会变得异常拥挤,满是从全国各地带着孩子来看身高问题的家长。副主任医师王斐表示,很多家长因为焦虑而带孩子看医生,有时他在门诊劝家长别焦虑身高比分析病情耗时还长。他强调,身高预测并不能准确反映未来,需要结合个体的生长速度、营养状况等多种因素综合判断。
对于上海表与全国表的差异性,王斐解释说,不同地域的身高标准不同,国家地域辽阔,各省份地区的平均身高存在差异。根据最新数据,上海7岁以下孩子的身高确实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他建议家长在关注孩子身高体重时,除了参照当地标准也要参考全国标准,并结合孩子的自身生长曲线进行综合分析。
近年来,市场上生长激素类产品花样繁多,价格不断上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长表示,她给孩子打生长激素,花费近2万元后,孩子一年内长高了10厘米,但频繁生病,直到停止注射后身体才逐渐恢复正常。
王斐建议,家长应科学监测孩子的生长发育,不要滥用偏方或激进治疗,避免给孩子造成过多的精神压力。家长可以至少每3个月给孩子定点、定时量一次身高,了解孩子的生长速度,通过监测生长速率判断影响生长的因素。如果问题出现,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内分泌专科诊断治疗。
马瑞也曾经历过对孩子身高焦虑的一段时期。他的女儿尤佳9岁时身高平平无奇,去医院查骨龄后,医生告知按照遗传身高,她可以长到165厘米,但目前骨龄比实际年龄多长了1.3岁,可能只能长到153厘米。马瑞决定调整生活方式,保证孩子的睡眠、饮食和运动。一年后再测骨龄,从原来的1.3年变成了0.8年,如今尤佳已经长到了163厘米。他认为坚持正确方法可以获得成功。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168元,整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Jmbao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