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基本留不住闲人。”柳智宇说。和很多寺庙不同,龙泉寺的僧人没有收入,也不允许使用手机,想打电话得申请,下山更得经过批准。他们与方内之人接触时也得小心,时刻注意出家人的身份。这与柳智宇渴望接触人群、结交朋友的心愿相违。

寺院之中,僧众互帮互助,氛围温暖,但在温暖背后,“无我”“利他”的理念也不断被强化,所有人都在强调为他人奉献,不干活,就是在消耗福报,就有罪过。柳智宇同样被这样的集体氛围裹挟。

“当一个人过度地借助利他来体现自己的生命意义时,他的内心可能反而是很空虚的。它形成了一条唯一的通道:只有我帮你,我的内心才是满足的。我跟自己的连接是很少的,一旦没有人需要我帮,或者像我那样,身体差到没办法帮助很多人,就会出现一些问题。”柳智宇慢慢察觉到,寺庙、道场并不是完全的净土。

他不怀疑自己出家的决定,但内心总有一份苦楚时不时冒出来。

北大天才柳智宇还俗结婚后现状 从数学天才到心理咨询师的转变

(图/Unsplash)

如果师父学诚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后因性骚扰丑闻落马)没有出事,或许柳智宇会一直在山上待下去。然而,事与愿违,师父出事后,山上人心惶惶,很多师兄弟陆续下山。

“留下来的人,大部分都觉得师父没问题,他是被陷害的。跟这些人在一起,很难再去干点什么。师父在的时候,他们听师傅的,有些事情不会做得太过分;但师父不在的时候,就是他们的一言堂。”柳智宇意识到,这里已经没有他的容身之所,决定下山。

成为僧人需要烦琐的流程,还俗则仅仅需要一句话。但对于柳智宇来说,成为僧人和还俗同样困难,它们都涉及身份转变、自我认同——他是如何认识自己的。

寺庙、道场不是净土

柳智宇觉得,自己的天性中有两大特质。其中一个是同情心——尤其是对动物的同情心。

他从小不爱吃肉。因为总想着屠宰场里杀戮的画面,每次菜里有肉,他都觉得难以下咽。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慢慢适应了吃肉,但内心还是难受。还俗之后,至今他还保持吃素的习惯。

另一个特质,是他对自己当前生命状态的感知。柳智宇说,他很清楚自己每个阶段想要的是什么,也很清楚对当下状态满意与否,这可能跟他学习数学、受庄子思想影响有关。而且,他也敢于为自己做选择。

北大天才柳智宇还俗结婚后现状 从数学天才到心理咨询师的转变

(图/受访者提供)

初二时,柳智宇读了《庄子》,当时就产生了归隐田园、出家修行的想法。

在北京大学数学系学习期间,柳智宇感到高等数学以上的发展似乎越来越抽象,且趋向细枝末节,如空中楼阁一般。又因为眼睛和身体不太好,数学对他的吸引力已经大不如前。他去旁听了几门哲学课程。在比较了东西方哲学的不同、目睹象牙塔中学术研究的烦琐和脱离生活之后,他对佛学的兴趣日渐浓厚。

大二那年,他经常去龙泉寺做义工。彼时,他觉得山上的生活没有竞争,人们都在努力修行、成长,这和他以往在学校所接受到的教育完全不同。

北大天才柳智宇还俗结婚后现状 从数学天才到心理咨询师的转变

北大校门前的柳智宇。(图/受访者提供)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168元,整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Jmbaoku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