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年末全国人口为14082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39万人。全年出生人口达到954万人,较上年增加了52万人,实现了阶段性的“止跌反弹”。

在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背景下,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自2017年起,我国出生人口数持续下降,到2022年跌破千万。2024年出生人口数止跌回升,终结了长达七年的连续下滑趋势。

出生人口数反弹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前几年受疫情影响,许多家庭的生育计划被迫延迟,补偿性生育行为反馈到了2024年的数据中。此外,2024年是龙年,一些家庭可能有龙年生育偏好,希望要一个“龙宝宝”,这也带动了出生人口的增长。

为了鼓励生育,从国家层面到各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措施,包括发放育儿补贴、延长和强化落实产假等政策,以激发社会生育意愿与积极性。例如,湖北天门出台了鼓励生育的“七条意见”,包括发放育儿补贴、减免孕育费用、保障产假待遇等,取得了显著效果,2024年天门的出生人口同比增加17%,出生人数8年来首次由降转增。

人口要素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出生人口数量的增长不仅能缓解老龄化压力,还能有效扩充劳动力资源,带来积极的经济社会效应。因此,各地纷纷投入实质性奖励与补助政策来鼓励生育。

尽管出生人口数的反弹表明鼓励生育的举措成效明显,但仍需保持审慎态度。人口结构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未来出生人口能否继续正增长存在不确定性。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随着经济和教育水平的提升,生育率普遍呈现下降趋势。在国内,生育补偿和“龙宝宝”偏好等因素消退后,出生人口数可能会再次减少,进入负增长区间。因此,需要通过灵活多样的生育友好政策,鼓励更多家庭生育。

除了经济上的奖补,还需要为年轻人营造一个“敢生”的环境。这包括进一步提高生育保险待遇,严格落实产假、育儿假、哺乳假等制度,并适当延长产假,全面保障女性的合法权益。政府部门可以通过社保补贴等形式,给予企业一定的经济补偿,减轻其经济负担,让企业更有动力落实女性员工的产假等福利待遇,减轻育龄女性生育的“后顾之忧”。

长远来看,面对子女养育成本高企的问题,还需从托育服务、教育公平、住房支持等各层面着手,形成综合性的支持体系。人口问题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2024年出生人口数的止跌反弹释放了积极信号。在老龄化压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还需继续加强生育支持力度,营造鼓励生育的友好社会环境,让年轻人想生、敢生、愿生,以有效应对人口结构挑战,推动实现我国人口的高质量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168元,整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Jmbaoku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