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关逸民 叶子淳

盛夏时节,珠江潮涌,南粤大地一片生机盎然。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广东以不到2%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全国近11%的GDP,书写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发展奇迹,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广东正在新的起点上把统计工作放到改革、开放、创新轨道上去思考去谋划去推进,加快构建新时代现代化统计调查体系,以落实“数据之治”的实际行动,为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提供强有力的统计支撑。

记者近日调研走进广东,感受这个不断见证奇迹的地方续写统计服务高质量发展新的篇章。

改革不停顿 创新不止步

改革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开放是广东的最大优势。

背靠五岭,江海交汇,向海而兴,广东长期引领中国开放风气之先。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敢为人先,是广东最鲜明的底色。

在这片高质量发展的热土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如火如荼,成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推进大湾区建设、实现“数据之治”需要更丰富翔实的数据信息。为此,广东省统计局紧盯国家宏观经济治理需要,深入对接国家战略规划,统筹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统计方法创新,聚焦深圳先行示范区和横琴、前海、南沙合作区三大平台监测,不断提升统计服务能力。以高质量统计监测分析,客观真实反映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进程。

统计监测离不开制度创新。在“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港澳三地各自执行不同的统计制度,大湾区的数据资料整合存在不小难度,亟待加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系统构建大湾区统计制度。

横琴、前海、南沙,不仅仅是大湾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粤港澳合作的试验田,更是为深化统计体制机制创新探路的“排头兵”。

2021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要求创新统计工作方式,“建立常态化评估机制”。面对与粤澳两地统计方法制度、数据生产方式、统计规则机制的不一致,广东省统计局提出“一地两统、结果双用”工作机制成为破解难题的关键。

“一地两统、结果双用”,即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设立统计机构,实行一个机构两种统计方法,核算出一致的结果供粤澳两地共享共用。在推进过程中。广东省统计局主动发挥牵头作用,以管理体制融合为引领,一步一个脚印,一环紧扣一环,组建专班、深入调研、编制框架、细化指标、完善体系、交流研讨、达成共识,短短数月后,相关指标体系及评估办法初步构建起来。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统计局局长李国辉说,合作区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指标体系及常态化评估办法已通过国家统计局、广东省、澳门、珠海市、高等院校等专家论证,并在征求湾区管理部门意见后于今年3月印发试行,与之相应的改革试点也相继落地实施。

在珠江口东岸的前海,得益于多年的制度创新,现代化统计体系建设驶入快车道。2022年3月,深圳市统计局与前海管理局联合印发《建立健全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统计体系的工作方案》,提出“构建既符合国家现行统计体系又具功能区特色、既明确分工又高效协同的统计体制机制”,明确“统一核算、在地统计、协同管理、创新发展、信息共享”五大原则。

经过一年试行,前海实现了合作区统计体系与国家现行统计体制衔接,各项指标的数据采集均严格执行国家统计制度及分类标准。深圳市在开展各行政区、功能区数据核算的基础上,专项核算地区生产总值,单列规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

珠江口、伶仃洋畔,先行先试蹚新路,南沙再一次被赋予新使命:承接“统会融合”试点,在广东省内率先探索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通过会计财务报表和统计报表的智能化融通,实现从财务系统里自动取数、一键生成报表的新途径。

“统会融合”,一是改变数据生产方式,建立统计指标与会计科目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改变了传统人工收集、手工计算的传统统计报数方式;二是转变数据质量管理理念,加强数据管理的事前预防,数据质量管理重点从事中事后转向事前控制,从源头控制数据质量,大大提高了数据质量管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三地政府统计机构也积极推动数据资源共享。目前已建立完善统计数据定期交换机制,生产出准确反映大湾区建设的特色数据产品。比如:将香港和澳门的年报、季报数据编入《广东统计年鉴》和《广东经济监测月报》;编辑发布《大湾区数据手册》《大湾区数据季报》等,包含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一带一路”建设等统计指标,填补了三地数据交流共享的空白。

顺应数字转型,优化统计监测

一批重大统计方法改革举措接续推出,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截至今年6月底,广东省统计局大胆破冰,推进数据生产要素统计核算、数字经济统计监测、电子统计台账、投资当月统计改革等试点已达56项,改革效果显现并得到持续应用,构建经济大省现代化统计调查体系的新实践蹄疾步稳。

调研中,广东省统计局局长杨新洪讲述了他的故事。顶层统计方法制度的推行,难在缺乏地方实践积累和可复制、可操作的经验,好消息是,国家统计局近年来在多项综合试点中明确给出“改革上不封顶”的要求,允许广东先行先试,以便更好满足科学决策和宏观治理需要。

营造智能、安全、便捷的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自2018年以来,广东省统计局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建立“广东智能普查”管理平台,完成全省超过10万名经济普查人员和约70万名人口普查员的注册、审核、监管、身份校验等工作,已有效赋能四经普,并将继续为五经普保驾护航。

首创人口行政资料整理系统,归集多个行政部门数据资源30多亿条,基本摸清全省1.26亿常住人口信息;首创分性别统计制度,在全国率先建立包含846项分性别统计指标,为全面掌握广东妇女发展现状、有效解决新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统筹推进各类平台建设,目前广东省统计业务专网已实现与国家、省、市、县等各级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建成国家统计局联网直报系统广东省节点和省、市统计联网直报系统,为开展大型国情国力调查以及地方统计调查提供了技术保障。

推行电子统计台账试点,立足构建基于企业端业务数据的企业电子台账,并进而生成统计报表的台账系统,实现了企业基础数据源头可追溯;探索建立农业生产联网直报核算系统,简化数据操作流程,减轻各级农业统计人员负担。

建立数字经济统计监测制度,聚焦广东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新产业、电子商务等重点发展领域,满足统计监测“三新”经济活动规模、结构和质量等需求;对改进完善新兴行业总产出核算办法提出建设性意见。

绩效评价为高质量发展添动力。近5年来,广东省统计局牵头组织研究广东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体系,收集整理基础数据,经初步测算,完成2018年至2021年21个地级以上市高质量发展评价及2022年初评工作,评价结果稳定,及时有效反映了各地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优势、成效和短板、弱项,以高效能统计监测服务广东高质量发展。

当前,广东正以数字政府和“一网统管”(粤治慧)建设为契机,推进统计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分析、发布全流程的数字化改造,全面推进大数据、遥感等技术转化应用与创新。

此外,推进“七个一”基层统计规范化建设,加快形成体系完善、队伍稳定、调查规范、技术先进、保障完备的统计基层基础工作体系,同时加快构建部门统计数据共享平台和工作机制。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168元,整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Jmbaoku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